和时间赛跑 与季节同步 ——西部生物多样性春季野外调查工作圆满完成
发布时间:2024-05-09 11:31内蒙古西部地区是我国8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分布一批新生代第三纪古地中海起源的珍稀濒危植物,以及贺兰山等山地演化的新特有类群。为丰富自然博物馆生物多样性方面的资料和实物积累,多时空的详实内蒙古西部区生物信息,内蒙古自然博物馆联合内蒙古大学专赴野外实地开展生物多样性状况进行调查,追赶时间的脚步,定格春季的“生机”。
本次内蒙古西部生物多样性调查工作于2024年4月20日从呼和浩特市出发到达阿拉善左旗,4月30日返回呼和浩特市,全程历时11天,行程2500多公里。调查区域包括:阿拉善左旗(贺兰山、腾格里沙漠、东阿拉善典型荒漠)、阿拉善右旗(腾格里沙漠、龙首山山麓、巴丹吉林沙漠边缘等),以及鄂尔多斯市的鄂托克前旗(荒漠草原)、乌审旗(毛乌素沙地)、准格尔旗(黄土丘陵)等地区,共采集植物标本300余份,涉及30余科50余属150余种。
贺兰山脉位于半干旱区向干旱区的过渡地带,周边地区皆是荒漠与半荒漠,它是兀立干旱背景中的一个“湿岛”,因而既是蒙宁两省区的生物资源宝库之一,也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区域。
为记录这生物资源宝库的独特“春光”,调研团队与时间赛跑,行程紧锣密鼓的前往贺兰山北寺采集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沙冬青、荒漠和山地分布植物刺旋花、狭叶锦鸡儿、荒漠锦鸡儿等植物;贺兰山南寺采集天山鸢尾;匣子沟采集到濒危植物贺兰山特有种:羽叶丁香、斑子麻黄、大叶细裂槭、贺兰山岩黄芪等。
内蒙古东阿拉善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地处中国西部,是内蒙古典型荒漠和草原化荒漠景观的缩影,具有稀有性和脆弱性。春光易逝,为驻留这稀有又脆弱的植物“生命痕迹”,调研之路不停息。
前往栾井滩周边山地途中采集仅分布于东阿拉善和西鄂尔多斯的特有种、同时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半日花、猫头刺和革苞菊等;赶往阿右旗途中采集荒漠特有种,同时也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裸果木和绵刺,以及其他荒漠植物如短脚锦鸡儿、草霸王、锁阳等;穿越腾格里沙漠并取得沙漠样品,采集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沙冬青和待鉴定的黄芪属植物;到达鄂托克前旗和乌审旗采集多种沙地特有植物包括叉子圆柏、沙生针茅、沙生大戟、小车前、沙茴香、柠条锦鸡儿等植物。
本次调查以植被与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为基点,以发现尽可能多的生态系统和所存在的物种为主要目的,充分挖掘和利用已有材料和数据,汇编已统计在册的生物物种资料,并在调查区域划分景观和植被类型的基础上,开展生境地物种多样性调查,为未来更好发挥博物馆教育载体的有效性、展示内蒙古西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知识,激发观众们多多彩生物世界的兴趣和热情、扩大博物馆知名度和影响力奠定坚实的基础。